前言

就历代本草而言,牛膝类的种类众多,市售品及典籍中各有不同品种,至今仍易被混淆误用。 台湾市售的牛膝种类最常用的有怀牛膝、川牛膝及味牛膝;正统使用上是以怀牛膝及川牛膝为主。 在台湾因为习惯的误用,除了怀牛膝是正确使用外,川牛膝则另称杜牛膝,味牛膝则误称川牛膝来使用。 今藉由本草学考证来探讨药用牛膝的来源及药材特征等,以区别各个不同的牛膝种类,俾利于药材的正确使用,而达到最佳的疗效。

牛膝的本草学考证

牛膝开始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唐以前的古籍中没有怀牛膝和川牛膝的分别,而总称为牛膝。 于唐代之后即有川牛膝之名的出现,而怀牛膝之名则首见于明代。 现今常用的品种为怀牛膝 (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b ) 和川牛膝 ( 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 两种,均视为正品。

㈠ 怀牛膝

怀牛膝之名首先见于明代方贤所著《奇效良方》,当时因主产于怀庆府而得名。 宋《图经本草》云”牛膝有节如鹤膝,又如牛膝状”。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云”方茎暴节,叶皆对生…”;又云”牛膝处处有之,谓之土牛膝,不堪服食。 惟北土及川中人家载莳者为良”。 从《名医别录》、宋《图经本草》、北宋《证类本草》、明《救荒本草》、明《本草纲目》、清《植物名实图考》等对牛膝原植物形态的描述,皆证明怀牛膝确实是历代所使用的牛膝,并以河南怀州产者历史最为悠久。

㈡ 川牛膝

川牛膝之名首见唐代.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有提及川牛膝。 宋代,医药学家已经初步认识到川牛膝具有利尿通淋之功,并且用于临床,如宋. 杨士瀛《直指方》:”小便淋痛,或尿血,或沙石胀痛,用川牛膝”。 明代,医药学家则认为川牛膝亦有强筋骨之功,如明初. 兰茂的《滇南本草》谓:”白牛膝强筋骨功胜川牛膝”。 明代. 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怀庆产者,补益功多,四川产者,下行袪湿,在用者之运筹耳”。 上述本草记载说明川牛膝在明代即有栽种,并以四川产者为佳。 经查考现代文献,也确定川牛膝植物来源为 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因历年以来,以四川天全县产者为最佳,所以又名天全牛膝。

㈢ 味牛膝

在历代本草并无记载。 最早的记载见于《中药志》( 1959 年 ),为爵床科植物腺毛马蓝 ( Strobilanthes forrestii Diels )。 另外尚有同属植物牛膝马蓝 ( Strobilanthes nemorosus R.Ben ),两者功效相近。

药材的介绍

㈠ 牛膝 ( 怀牛膝 )

【别名】

淮牛膝、山苋菜、对节菜等。

【基原】

苋科 ( Amaranthaceae ) 植物牛膝属 (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b ) 的干燥根。

【产地】

主要产于河南。 另在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及辽宁等省亦有栽种。

【药材性状】

本品的根呈细长圆柱形,有的稍弯曲,上端稍粗,下端较细,长 15~50cm,直径 0.4~1cm。 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略扭曲而细微的纵皱纹,横长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受潮则变柔软,断面平坦,黄褐色,微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心维管束木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围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的异常维管束,排列成 2~4 轮。 味微甜而稍苦涩。

【性味归经】

味苦、酸、性平。 归肝、肾经。

【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血下行、利尿通淋。 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症'”,肝阳眩晕。

【禁忌】

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滑精、月经过多及孕妇禁服用。

【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三帖皂甙,水解后生成齐墩果酸 ( oleanolic acid ) 及葡萄糖醛酸等。 另外尚含甾体类、多糖类、胺基酸、生物碱类和香豆素类化合物,另有钾盐及多种微量元素。 甾体类化合物有蜕皮甾酮 ( ecdysterone ) 和牛膝甾酮 ( inokosterone )。 另外并从中分离得到具有抗肿瘤及免疫活性的多糖成分。

㈡ 川牛膝

【别名】

天全牛膝、肉牛膝、甜牛膝、拐膝、大牛膝等。

【基原】

苋科 ( Amaranthaceae ) 植物杯苋属 ( 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 的干燥根。

【产地】

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

【药材性状】

本品的根近圆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细或有少数分枝,长 25~60cm,直径 0.5~3cm。 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及侧根痕,并有明显横长突起的皮孔,根上部残留木质根茎。 质滋润柔韧,不易折断,断面浅黄或棕黄色,有许多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数圈同心环。 味甘而黏,后微回苦。

【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性平。 归肝、肾经。

【功效】

活血祛瘀、袪风利湿。 主治血瘀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热淋、石淋、痛经、风湿腰膝疼痛、跌打损伤等症。

【禁忌】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均禁用。 《湖南药物志》:”脾虚泄泻不宜用”。

【化学成分】

主要含生物碱、川牛膝多醣、多种甾酮类及微量元素钛 ( Ti ) 等。 甾酮类则有杯苋甾酮 ( cyasterone ) 和羟基杯苋甾酮,其中以杯苋甾酮含量较高,是主要的活性成分。

㈢ 味牛膝

【别名】

未膝马蓝、土牛膝、窝牛膝等。

【基原】

爵床科 ( Acanthaceae ) 植物腺毛马蓝 ( Strobilanthes forrestii Diels ) 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

主产于湖北、四川等地。

【药材性状】

其植物干燥根茎粗大,多分枝,盘区结节,有多数茎基残留。 须根丛生,细长圆柱形。 表面灰褐色或暗灰色,平滑无皱纹,具环状的断结裂缝,断面暗灰色,略带淡蓝色有髓,常剥露出内部木心。 质地坚韧,不易折断。 无臭、无味。

【性味归经】

味酸苦、性平。

【功效】

活血通络,清热利湿;主治经闭癥瘕、腰膝酸痛、小便淋痛。

【禁忌】

孕妇慎服。

怀牛膝与川牛膝的药理作用

㈠ 毒性方面

在小鼠腹腔注射蜕皮甾酮的 LD50 为 6.4g/kg,牛膝甾酮的 LD50 为 7.8g/kg。 若以怀牛膝煎剂,以 75g/kg 灌胃,观察 3 天,LD50 146.49g/kg 则未见小鼠有任何的异常现象。 在蜕皮甾酮和牛膝甾酮的合剂中,每日以 0.2~2g/kg 灌胃连续 35 天,未产生任何的毒性反应。 牛膝多糖对小鼠的 LD50 为 18.87~13.27g/kg。

㈡ 血液系统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在改善微循环方面,川牛膝效用强于怀牛膝。 怀牛膝和川牛膝大剂量均能明显降低血浆粘度,怀牛膝高剂量会降低全血粘度,川牛膝则能增强红血球变形的能力。

㈢ 镇痛抗炎方面

对大鼠血清性足肿胀及炎症的影响,川牛膝的功效胜于怀牛膝。 怀牛膝根提取液有较强的抗炎消肿作用,是在于怀牛膝可提高机体免疫反应。 怀牛膝经酒浸后的镇痛及抗发炎效果较好。

㈣ 泌尿生殖系统的影响及抗生育作用

怀牛膝醇提取物和水煎液对家兔及犬的泌尿系统具有轻微的利尿作用。 怀牛膝和川牛膝的苯提取物对小鼠皆有抗生育、抗早孕和抗着床的作用。

㈤ 延缓衰老方面

在小鼠活体老化模式实验结果发现,牛膝多糖 ( ABPS ) 具有延缓老化的作用。 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活血化瘀偏胜的川牛膝,其延寿作用优于补益肝肾偏重的怀牛膝,为我们提供了抗衰老应活血化瘀、补益肝肾共施,且以活血化瘀为主。

㈥ 免疫系统及抗肿瘤方面

牛膝多糖 ( Achyranthes bidentata polysaccharides,ABPS ) 是从牛膝根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生物活性多糖,具有整体调节特点,增强免疫,抑制肿瘤转移;另外尚含有另一种免疫活性的肽多糖 ( ABAB ),具抗肿瘤作用。 川牛膝多糖 ( 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polysaccharide,CP ) 具免疫调节作用,能增强正常小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㈦ 其他

在牛膝多糖硫酸化的实验中显示:对抗 B 型肝炎 HBsAg 和 HBeAg 有较高的活性反应,另外对 simple herpes virus type-I 也是有效的。 牛膝中蜕皮甾酮能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浆胆固醇,蜕皮激素具有较强的蛋白质合成促进作用,能显著提高胺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功能,达到补肝肾、壮筋骨、抗衰老的功效。近年,有研究报道,川牛膝所含的杯苋甾酮有促进蛋白质合成、抗血小板聚集等活性。

目前台湾市售牛膝的比较图

  牛膝( 市售称怀牛膝) 川牛膝( 市售称杜牛膝) 味牛膝( 市售误称川牛膝)
图片

 

牛膝类方剂

怀牛膝、川牛膝均可活血化瘀、引血下行,临床上怀牛膝、川牛膝的应用主要针对人体下焦的疾病,亦为中医治疗上引药气下行的引经药。 药物作用分类上,怀牛膝较擅于补肝肾、强筋骨,专治腰膝无力、足不任地;川牛膝较擅于活血通经、通利关节,专治腰膝疼痛。 于古代验方中有使用牛膝种类者如下述:

㈠ 含怀牛膝的方剂

养血壮筋健步丸、虎潜丸、济生肾气丸、还少丹、玉女煎、女科柏子仁丸、七宝美髯丹、血府逐瘀汤、疏经活血汤、身痛逐瘀汤等方中所用的多为怀牛膝,作用为补益肝肾、强筋骨类,故补养之剂多用之。

㈡ 含川牛膝的方剂

三痹汤、天麻钩藤饮、折冲饮、独活寄生汤、左归丸等方中所用的多为川牛膝,作用为活血逐瘀、袪风湿类,故通经活血之剂多用之。

以上方剂在临证加减上,怀牛膝或川牛膝的使用区别上,不一定拘泥于古方限制,应以活用之,需要时亦可替换或并用 ( 如独活寄生汤、左归丸、疏经活血汤、身痛逐瘀汤等方剂 )。 其他如民间流传最广的验方,专治中风后遗症或中风前兆的「补阳还五汤」加减而言,常加入怀牛膝以引药气下行,治疗腿部屈伸不利或肢麻无力之症,但最主要的是防止方 中大量黄耆可能造成的升压作用,虽然方中大量的黄耆在医者观念中是有降压作用,可是加上怀牛膝后,更有确保、加强疗效的效果,因怀牛膝能够降压、利尿以抑制大量黄耆可能的升压作用。

结论

所有牛膝的品种复杂多样,常因为同名异物、同物异名或因地区习惯的名称而容易混淆误用。 单就在台湾除常用的怀牛膝为正统使用外,川牛膝在台湾市场上多数被味牛膝所误用。 其药物在药理活性及功效上甚有差异性,故在使用上应以来源及药材性状特征等作为判断的依据,再根据历代用药经验 “怀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好;川牛膝偏于通利关节、活血通经作用较强” 的观念来进行治疗,以期达到最佳的配伍治疗作用而造福人类。

( 桃园长庚纪念医院中医药剂部药师 刘月香 / 林口长庚纪念医院中医药剂部药师 杨荣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