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莲子肉去皮,一斤 ( 9g )、薏苡仁一斤 ( 9g )、缩砂仁一斤 ( 6g )、桔梗炒令深黄色,一斤 ( 6g )、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 ( 12g )、白茯苓二斤 ( 15g )、人参去芦,二斤 ( 15g )、甘草炒,二斤 ( 10g )、白术二斤 ( 15g )、山药二斤 ( 15g )。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 ( 6g ),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 ( 现代用法:散剂,每服 6~10g ,大枣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加大枣 3 枚,水煎服 )。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胃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亦可用治肺脾气虚,痰湿咳嗽。
【证治机理】本证乃由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湿浊内停所致。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纳运乏力,故饮食不化;脾主运化水湿,脾虚水湿不运,阻滞中焦,气机不畅,则胸脘痞闷,下迫大肠,则肠鸣泄泻;脾主肌肉,脾虚肌肉乏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为脾虚湿盛之征。治当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另本方亦可用于肺脾气虚之湿痰咳嗽,乃取培土生金之法。
【方解】方中人参大补脾胃之气,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共为君药。山药、莲子肉既能健脾,又有涩肠止泻之功,二药可助参、术健脾益气,兼以厚肠止泻;白扁豆健脾化湿,薏苡仁健脾渗湿,二药助术、苓健脾助运,渗湿止泻,四药共为臣药。佐以砂仁芳香醒脾,行气和胃,既助除湿之力,又畅达气机;桔梗宣开肺气,通利水道,并能载药上行,以益肺气而成培土生金之功。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共为使药。诸药相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古今医鉴》所载参苓白术散,较本方多陈皮一味,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湿阻气滞者。
【配伍特点】主以甘温补脾,纳芳化渗湿以助运止泻,佐引药入肺以培土生金。
【运用】本方为健脾渗湿之常用方。以气短乏力,肠鸣泄泻,舌淡苔腻,脉虚缓为辨证要点。
【附方】
七味白术散 (《小儿药证直诀》,原名白术散 )
人参二钱五分 ( 7g )、白茯苓五钱 ( 15g )、白术五钱 ( 15g )、藿香叶五钱 ( 15g )、木香二钱 ( 6g )、甘草一钱 ( 3g )、葛根五钱,渴者加至一两 ( 15~30g ),上药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服。
功用:健脾止泻。
主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津液枯竭,口渴烦躁,但欲饮水,乳食不进,羸瘦困劣。
【鉴别】参苓白术散是由四君子汤加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两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主以补气健脾,为治脾胃气虚之基础方;参苓白术散则补气健脾与祛湿止泻合法,为治脾虚夹湿证之主方,且兼能补益肺气,故亦适于肺虚久咳、食少便溏、咳喘少气者。
参苓白术散与七味白术散皆有四君子汤,均为治疗脾虚泄泻之剂。参苓白术散伍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及桔梗,健脾渗湿力强,并可 ” 培土生金 ” 而益肺;七味白术散配藿香、葛根,健脾渗湿力逊,但有升清、止渴之功并兼解表,故脾虚久泻、津伤口渴者宜,亦可用于兼外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