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人参二两 ( 60g )、黄芪蜜炙、白术陈土蒸,各三两 ( 各 90g )、当归酒蒸、枣仁去壳,炒、远志去心,甘草水泡,炒、白芍酒炒、山药乳蒸、茯苓乳蒸,各一两五钱 ( 各 45g ),枸杞子酒蒸、大熟地酒蒸,晒,各四两 ( 各 120g )、河车甘草水洗,一具 ( 1 个 )、鹿角蒸膏,一斤 ( 500g )、龟板与鹿角同熬膏,八两 ( 240g )。
【用法】以龟、鹿胶和药,加炼蜜为丸,每早开水下四钱 ( 12g ) ( 现代用法:蜜丸,每服 9g )。
【功用】补五脏虚损。
【主治】虚劳。气短乏力,食少神疲,心悸失眠,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
【证治机理】本方在《医学心悟》中为治虚劳之方,虚劳者乃阴阳气血俱虚也。气虚则气短乏力,血虚则心神失养而心悸、失眠;气血不足,故精神疲惫、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真元虚损,精血不足,则腰膝酸软、身体羸瘦。治宜气血阴阳并补之法,且补不宜峻,当图缓功。
【方解】方中以紫河车为君,补气养血益精,” 疗诸虚百损 ” (《本草蒙筌》)。臣以人参大补元气;鹿角胶温阳补血益精;龟板胶滋阴养血。佐以黄芪、白术、山药、茯苓补气健脾,合人参以助后天生化之源;熟地、枸杞子补肾养血,益精填髓;当归、白芍,合熟地以滋阴补血;枣仁、远志宁心安神。诸药相合,虚劳得补,而五脏之虚自痊。
【配伍特点】五脏虚损同益,脾肾为要;气血阴阳并补,补而不峻。
【运用】本方为补益虚损之常用方。以气短乏力,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为辨证要点。原书记载本方加减:” 阴虚内热甚者,加丹皮二两;阳虚内寒者,加肉桂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