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 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 、兴安升麻 Cimicifuga dahurica ( Turcz. ) Maxim 或升麻 Cimicifuga foetida L. 的干燥根茎。主产于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四川。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切片。本品气微,味微苦而涩。以外表皮色黑褐、切面黄绿色者为佳。生用或蜜炙用。

【药性】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应用】

⑴ 风热感冒,风热头痛

本品辛甘微寒,性能升散,有发表退热之功。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发热,头痛等症,可与桑叶、菊花、薄荷等同用。若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者,可与麻黄、紫苏叶、白芷等药配伍。若外感风热夹湿之阳明经头痛,额前作痛,呕逆,心烦痞满者,可与苍术、葛根、鲜荷叶等配伍,如清震汤 (《症因脉治》)。

⑵ 麻疹不透

本品辛散发表,透发麻疹,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常与葛根、白芍、甘草等同用,如升麻葛根汤 (《阎氏小儿方论》)。若麻疹欲出不出,身热无汗,咳嗽咽痛,烦渴尿赤者,常配伍葛根、薄荷、牛蒡子等药。

⑶ 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阳毒发斑

本品甘寒,以清热解毒功效见长,为清热解毒之良药,可用治热毒证所致的多种病证。因其尤善解阳明热毒,故胃火炽盛成毒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以及皮肤疮毒等尤为多用。治疗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多与生石膏、黄连等同用,如清胃散 (《兰室秘藏》)。治疗风热疫毒上攻之大头瘟,头面红肿,咽喉肿痛,常与黄芩、玄参、板蓝根等药配伍,如普济消毒饮 (《东垣试效方》)。治疗痄腮肿痛,可与黄连、连翘、牛蒡子等药配伍。用治阳毒发斑,常与生石膏、大青叶、紫草等同用。

⑷ 气虚下陷,胃下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下垂,崩漏下血

本品入脾胃经,善引脾胃清阳之气上升,其升提之力较柴胡强。故常用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食少倦怠,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下垂等脏器脱垂,多与黄芪、人参、柴胡等同用,以补气升阳,如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若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又常以本品配柴胡、黄芪、桔梗等同用,如升陷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气虚下陷,月经量多或崩漏者,则以本品配伍人参、黄芪、白术等补中益气药,如举元煎 (《景岳全书》)。

【用法用量】煎服,3 ~ 10g。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蜜炙用。

【使用注意】麻疹已透、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亢者均当忌用。

【现代研究】

⑴ 化学成分

主要含酚酸类成分:异阿魏酸。升麻酸 A,B,C,D,E;三萜及苷类成分:兴安升麻醇,25 – O – 羟升麻环氧醇 – 3 – O – β – D 木糖苷;色酮类:降升麻素。《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异阿魏酸 ( C10H10O4 ) 不得少于 0.10%。

⑵ 药理作用

北升麻提取物具有解热、抗炎、镇痛、抗惊厥、升高白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释放等作用。升麻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中度抗菌作用。升麻对氯乙酰胆碱、组织胺和氯化钡所致的肠管痉挛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还具有抑制心脏、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抑制肠管和妊娠子宫痉挛等作用。其生药与炭药均能缩短凝血时间。

升麻

图像 1 / 2